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球队会员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球队会员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管理层。欧洲的职业俱乐部一般分为董事会和俱乐部管理层,个别的教练也会进入管理层,参与俱乐部管理,比如温格。但董事会不是每个俱乐部都有的,如果整个俱乐部只有一个控股的话,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管理层一般负责俱乐部的重大事件决策,比如球员买卖、主场新建或者翻修,主教练更替以及相关的业务。
根据情况,管理层至少需要一个二级部门市场拓展部,这个部门主要负责市场开发,比如各种广告、冠名等等。
至于其他的行政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等,是每一个商业化的组织必须的,就不多说了。
2、青训体系。没有完整的梯队青训体系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俱乐部,所以即使再差的俱乐部都会有自己的足球训练营。
3、场地。足球俱乐部的场地是必须的,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吧?包括训练场地和比赛场地,一般都是自己建的,不过也有不少俱乐部的比赛场地是租用的,甚至连训练场地都是租用的。
4、职业球队。包括教练组和一线运动员、预备队等。
球迷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必须的,所以俱乐部的组成结构里面并不包含球迷,哪怕是像巴萨一样的会员制俱乐部,因为那种情况下,会员更像是俱乐部的小股东。
中国并非没有会员制足球俱乐部。深足成立初期,便是一支会员制俱乐部。
深圳足球俱乐部由容志行、曾雪麟等人努力下在1994年1月26日正式挂牌组建,是一家会员制职业足球俱乐部,规模为12名团体常任会员、100名团体会员和300名个人会员。但后来转为股份制职业足球俱乐部,是广东省最早成立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之一。
球队成立首年在首任主教练胡之刚的带领下,获得乙级联赛冠军,次年(1995年)升入甲B联赛并获得当年冠军,并于成立第三年(1996年)升入当时的中国足球顶级联赛甲A联赛,率先创造了中国足坛一支球队从成立到进入顶级联赛的最快纪录,凭借“三连跳”的表现创下了足球圈内的深圳速度。但球队于同年因战绩不佳重新降入甲B。
1997年1月,平安保险集团全资收购深圳足球俱乐部,三年会员制时期终结。俱乐部冠名为深圳平安,获得甲B联赛亚军,重新得到甲A联赛晋级资格。
除此之外,近些年在中乙的镇江华萨也是一支会员制足球俱乐部。华萨顾名思义有中国巴萨之意,由中国巴萨球迷协会会长石秀坤等人发起成立,起初俱乐部也确实按照会员制筹建,组建球队、公开招募原始会员、组建会员制管理层等等。15赛季冲乙失败后,16赛季他们再次杀入中丙总决赛,并在总决赛中拿到了第6名,经过两年时间的沉淀后终于冲乙成功,杀入中国职业足坛。在中乙的首个赛季一度正赛0胜,好在在降级附加赛上赢球避免降级。不过如今这家“会员制”俱乐部已被江苏南山体育旅游发展公司收购。球队也更名为镇江文旅。
大连球迷应该对于会员制不陌生吧,2017赛季深陷经济危机的大连超越也实行了会员制。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今年赛季中期,大连超越被山海集团冠名,在本赛季结束后基本上也要被全资收购了。
我个人认为,在中国会员制是不太可行了。一个是分分钟钟戴上非法集资的帽子,另一个是根本连集资的可能都没有。因为新成立的球队没有球迷关注,根本没人会买你会员制的单。就中国目前几只实行会员制的球队来看,最终都是草草收场。
大连可以,有广泛的民间基础和团队基础,大连民间赛事很多,很多老板有自己赞助的球队,如果一方拿出一定比例的球队股份征收会员,会很多人参与,也会更加增强大连球迷的凝聚力。当然,现有的中国足球大环境下,适合这个操作的地方不多,大连真应该尝试下。
谢邀。
首先,什么是50+1:
50+1的宗旨在于俱乐部必须保持至少51%的表决权!!!也就是老板就算买下来整支球队,他的话语权也无法超过俱乐部本体。这一点上就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我都花钱买了,我还不能说了算,那我买你干啥!”中国不管是企业,还是其他组织,真正能做到“不一言堂”的很少很少。不止中国,因为德甲的50+1政策,也导致了很多俄罗斯和西亚石油国家的土豪财团对德甲球队完全没有兴趣,因为不能任性的买买买。
其次,会员制球队的球迷拥有话语权。德甲比赛门票便宜,上座率很高。而中超的现状是除了恒大国安上港这些前排球队,门票其实很便宜,更有大量赠票,比赛本身就不够吸引球迷观看。
最后,德甲球队的财务审核很严格,俱乐部能给股东交代,保证股东利益;而中超球队,先不说中超球队,中国的上市企业,财务造假的又有多少,大家都看得到。
中超球队以前是从属于地方体育局,从出身就不具备民主和市场化属性,改革后才逐步像国际联赛看齐,也只有像恒大许老板这样的魄力企业家,敢砸钱,当年硬生生砸出一个宇宙恒大队,夺得亚冠,才让中超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中超的经营也逐渐资本化,其实我认为资本化运营,才有利于中超球队进步和成长。
从国情、发展历史以及资本构成等无论哪个方面,我认为50+1这种民主制度都不太适合中超球队。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的职业足球不适合搞德甲的“50+1”政策。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到底什么是“50+1”?50+1原则上锁定的是“表决权”,俱乐部拥有50%以上的表决权,意味着球迷或者球迷所支持的俱乐部管理者有真正的话语权。具体说就是,俱乐部超越投资人,投资人可以获得球队的大多数股权,但是无法成为球队的真正运营者(除非一个法律实体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队俱乐部的财政支持达到主赞助商的年均赞助费水平,才能获得豁免权。)。 这样的话,德甲其实是一个真正属于球迷的俱乐部联赛,而不是商业化的存在,限制了德甲球队的拓展和商业运作,但是也有好处,就是日常管理和运营更加健康。为球队付出最多的投资人不能拿到球队最大的表决权,很多企业家是不愿意投资的,这也是为什么英超和西甲甚至意甲更加商业化的原因,而德甲成为一个保守的联赛。德国球迷对投资人的抵触,起因是不愿意让德甲在当今足坛金源浪潮的洪流中,随波逐流,还是想维护联赛的纯洁性。这是德国人的骄傲和倔强,不过这恐怕也是德国人对一切专政独裁的本能警惕。
说到中国职业联赛,职业联赛时间快三十年了,但是联赛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一直在改革,但是一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几年中国也是流行金元足球,在整个联赛的水平上确实比前些年好很多,各种大牌外援,但是说句实话,我们的联赛存在太多的诟病,与德国的职业化无法相提并论。在德国长久的职业化道路上,德国人实现了50+1政策。但是这种政策在我国真的很难去操作,这是球迷,俱乐部,足协,有关部门综合的问题。 我们单拿足协规定的俱乐部名称中性化一项来说,对中国俱乐部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中甲中乙十几支退出或解散,为什么呢,因为投资人不能打广告了,投资人没有利益,怎么去投资?如果中国实行50+1政策,球迷说了算,投资人说了不算,中国的企业估计没几个愿意去做这样给别人做嫁衣的事情。
综合以上,个人认为不能像德国一样实行50+1政策,还是应该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去制定,这样才能走的远,发展的更健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球队会员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球队会员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