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足球80年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中国足球80年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980年7月,苏永舜出任国家队主教练,带队冲击82年西班牙世界杯。当时世界杯亚太区预选赛一共有两个出线名额,比赛第一阶段4个小组的第一名晋级,第二阶段4支球队主客场双循环积分高的前两名晋级世界杯。
第一组,大洋洲赛区新西兰晋级。
第二组,沙特分别战胜西亚兄弟伊拉克、卡塔尔、巴林、叙利亚晋级。
第三组,科威特、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科威特也是全胜晋级。
第四组又分AB两个组,中国队在A组先后战胜澳门,日本,获得小组第一,随后战胜B组小组第二香港,最后和朝鲜争夺最后一个晋级4强赛的名额。朝鲜队当时在亚洲实力很强,66年打入世界杯8强,80年亚洲杯四强,而中国队只是20多年后第二次冲击世界杯。针对朝鲜队逼抢凶狠体能充沛的特点,苏永舜在战术上安排尽量不与对方在中场过多纠缠,最终中国4比2爆冷战胜朝鲜晋级四强赛。
赵达裕:29场赛事中打入了20球。
区楚良:区楚良在1992年到2002年期间出战69场,是2002年日韩世界杯决赛圈大名单成员。
古广明,曾经是中国足球边锋的典范,绰号“泥鳅”。从这一绰号就可以看出这位广东球员的特质:摆脱能力极强、无法被防住,不仅是迅捷,更是灵巧,德乙赛场打进6球,极其风光。
自从八十年代以来,中国足球再也没有出现过像他这样有鲜明特点的出色边锋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距今已经近40年时间,我们60后一代当时正是青春时代,所以对那一个时代的足球名将十分熟悉。广东的足球名将以容志行为代表,包括矮脚虎赵达裕,前锋池明华(华仔)等一大批球员。
做为现在足球运动的鼻祖,英国人首先想到了要把足球的规格给定下来,于是在1872年英足总规定了足球周长必须是在27到28英寸之间(即68.6到71.7厘米)。1973年又规定了足球的重量,在410到450克之间,周长限制在68到70厘米。知道现在,足球都一直沿用并遵循这一规格。
一个标准的足球,其圆周应不得长于70厘米,也不得短于68厘米。
由此推算出其直径在22.293至21.6561厘米之间。
重量在396克至453克之间.
1990年亚运会国足名单:
守门员:张惠康、傅玉斌
后 卫:朱波、赵发庆、高升、麦超、郭亿军、贾秀全、张小文、鞠李瑾、李红兵
前 卫:谢育新、段举、唐尧东、吴群立、孙博伟、王涛
前 锋:柳海光、王宝山、马林、胡伟
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中国总是把优秀体育专业人才退役之后总是安排去当官?容志行当年足球技术如此了得,退役之后为什么不去当教练或像徐根宝一样培养下一代?而且之后,我们也没听说容志行官当的怎么样?真是中国多了一个庸官,而少了一个能为足球振兴出力的人才!所以,中国足球走到今天,完全是体制害的!
谢谢邀请,我个人不太了解那个时候的国足,所以就去网上翻了翻。
“志行风格”即: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刻苦训练,技术出众,从不做粗野动作,不报复对方球员,不与裁判争执,不乱吐唾沫。
看完之后,我个人认为这和国足对抗疲软没有多大关系。
我觉得这个精神主要传达的意思不是要让人们怕对抗,正常的身体对抗是很正常的,而是避免去正常对抗外的动作。当时国内本身训练条件有限,训练也不成体系,所以可能在正常的对抗上会吃亏,这种时候很容易会有一些额外的动作阻止对手的动作,所以就算是现在我觉得这种风格也还得有,当然有时候也可能会有意外情况,只要不是故意的去做的动作,
至于其他的比如刻苦训练,任劳任怨,就是希望球员们能提高自己的身体强度和脚下技术,记得国家荣誉,那个时候的球员时很纯粹的,就算身体不行,但也要去拼,去抢。这点我觉得是在引导大家去强化自己的身体和技术,保证自己在球场上的对抗不吃亏,对位能过人,不轻易丢球。是好事。
至于不与裁判争执,我个人认为,有点难度,尤其是球场上也需要点尔虞我诈的东西,对方会骗你的动作,或者什么的,你不给裁判施加压力,很可能能坑你到底。也就是说,有些东西是可以有必要规范的,但有些可以理解,像误判错判什么的,必须得告诉裁判啊,争执不是打骂,是为了给自己营造更好的场上环境。所以这点我个人认为没必要。
最后一条,这完全不可避免啊,球员在球场上要跑90分钟,尤其是遇到天气特别热的时候,身体水分流失的快,脱水严重,唾液会变的粘稠,在口腔里很不舒服,所以不吐不舒服,虽然我没踢过球,但跑步的时候,或者夏天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感觉。
不小心说了一些题外话,最后总结一点就是,“志行风格”的本意不是要你不去对抗,而是希望规范对抗之外的不该有的动作,所以我不认为两者之间有很大的联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足球80年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足球80年代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